乒乓球1988年才进入奥运会,林慧卿被誉为“中国第一代削球女

作者:乒乓世界文章来源:发布日期:2020-11-28 18:00:31

在乒乓球的非专业术语里,“大满贯”算得上是曝光率相当高的一个。就像乒乓球的英文叫法是“桌上网球”一样,乒乓球的大满贯也是从网球借鉴过来的,当然,桥牌和中国的麻将中也有满贯的说法,但相对于乒乓球来讲,应该算是“隔辈传”了。

网球中的大满贯指的是拿满四大公开赛的冠军,而乒乓球的大满贯,我们都知道是拿满奥运会、世乒赛和世界杯这三大赛的单打冠军。乒乓球1988年才进入奥运会,也就是说理论上的首位乒乓球大满贯球员最早也只能出现在1988年,而女子世界杯始于1996年,因此女子大满贯第一人的出现,理论上还要再晚8年。

事实上,全世界第一位现代意义上的乒乓球大满贯球员出现在1992年,瑞典常青树瓦尔德内尔在1989年世乒赛和1990年世界杯夺冠后,终于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完成了这一壮举,而他至今仍是大满贯中的唯一一位外协会选手。女子大满贯第一人则是邓亚萍,她在1991年首夺世乒赛冠军,次年拿下奥运会冠军,而独霸女子乒坛的邓亚萍直到1996年才将大满贯称号加身,仅仅是因为那一年女子世界杯刚刚设立。

然而在1988年以前就没有大满贯的说法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如果把我们今天的三大赛冠军版大满贯称为“2.0版”,那么“1.0版”的乒乓球大满贯则全部属于世界锦标赛。在没有奥运会也没有世界杯的年代,如果有一个人可以拿遍世乒赛的单打、双打、混双和团体冠军,那么他/她也会被称为大满贯。

林慧卿被誉为“中国第一代削球女王”

在“1.0版”的大满贯历史上,林慧卿的名字要被重书一笔。上世纪50年代,出生于印度尼西亚的林慧卿回到祖国打球,并入选了1960年国家体委为备战北京世乒赛而组建的108人国家集训队。在完成世乒赛大满贯之前,林慧卿先拿了个“国内大满贯”——她先是在1963年全锦赛上夺得女单和女双两项冠军,随后在1964年全锦赛上与张燮林合作拿到一枚混双金牌,1965年全运会上,又获得女团和女单冠军。

1965年第28届世乒赛,林慧卿进入了全部四个项目的决赛,最终她和队友郑敏之、李赫男、梁丽珍联手为中国队首次捧起考比伦杯,还与郑敏之合作获得了中国第一个世乒赛女双冠军。正当她准备趁热打铁冲击自己的大满贯时,一场浩劫让中国乒乓球缺席了随后的两届世乒赛。这一等就是6年。1971年第31届世乒赛,当年过三十的林慧卿再次披挂上阵时,6年的耽搁仿佛不曾存在,整个赛场几乎成了林慧卿的天下,她再次进入了四个项目的决赛,并以独揽女单、女双和混双三枚金牌的绝对实力,成为了国乒首个世乒赛大满贯得主。

展开全文

林慧卿/张燮林是中国第一对混双世界冠军

和如今的“2.0版”大满贯比起来,林慧卿的满贯之路显然更艰难——不仅要在单打、双打和混双上都有出色的能力,还要在团体单项不分赛并且同步产生金牌的赛程编排下身兼数项,并且当时打的是21分制,而林慧卿还是一位极度耗费体力的削球手。

如今,强大的乒乓球选手越来越多,大满贯、金满贯、全满贯的叫法也纷纷被发明了出来。即将到来的2021年对于“满贯”一词有着特殊的意义,因为疫情的影响,这一年即将史无前例地集齐奥运会、世乒赛和世界杯的全部单项比赛,届时,如果有哪位高手可以横扫这全部的赛场,或许就将为乒乓球带来“年度大满贯”这个“3.0版”。 ,

标签: 史话 大满贯 林慧卿 乒坛 世乒赛 乒乓球 混双 世界杯 中国 巴塞罗那 林慧卿 大满贯 世乒赛 乒乓球 张燮林

分享按钮